前言:
毕业生就业工作关系到每个毕业生的前途,关系到毕业生家庭的切身利益,关系到国家的安定与社会的和谐,同时,也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稳定和教学事业的发展。为此,党和国家十分关心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。 
 2006年我系共有毕业生322人,其中资源勘查工程专业42人(男生39人,女生3人),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47人(男生42人,女生5人),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24人(男生15人,女生9人),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38人(男生19人,女生19人),环境工程专业71人(男生46人,女生25人),给水排水专业46人(男生39人,女生7人),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54人(男生33人,女生21人)。资源勘查工程专业、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毕业生,就业形势较好,只要学生能取得毕业证,落实工作单位没有问题,工作重点放在提高就业质量上。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通过积极开拓就业市场,男生问题不大,女生有一定的难度。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就业市场面向私企,聘用函多于就业协议,灵活就业性大。给水排水专业,今年就业信息量少,前景不很乐观。难度较大的是环境工程专业和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两个专业。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生数量大,女生多,就业信息量少。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是新专业。第一年有毕业生,就业方向和就业部门需探索。针对2006届我系各专业毕业生就业形势,为把工作抓细、做实,根据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和要求,特制定以下工作细则。
一、加强工作力度。
1、成立资环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。由系党政一把手任组长,总支副书记任副组长,成员由系副主任和教研室主任组成。具体名单如下:
组  长:陈贵英  解庆林  
副组长:柯天海  
成  员:冯佐海  张桂林  罗先熔  曾鸿鹄 庞保成  沈云发  雷 威  蒋亚萍   陆燕勤  成官文  高崇辉
2、确立系领导分工负责制度,每个领导具体负责一个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。
具体分工如下:
陈贵英负责宝石及材料工艺学专业,解庆林负责环境工程专业,曾鸿鹄负责给水排水专业,罗先熔负责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。
冯佐海负责资源勘专业,柯天海负责水文与水资源专业,张桂林负责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。
3、加强就业宣传力度。组织召开全系教工、毕业实习指导教师全体毕业生动员大会,营造 “人人关心就业、人人支持就业,人人参与就业”的良好氛围。同时,选派精兵强将深入各地,积极开展就业工作新渠道。元旦前后,由陈贵英同志负责去深圳落实宝石专业就业单位。解庆林同志负责去广州等地具体落实环境工程专业就业单位。春节后,由柯天海、张桂林带资规教研室教师对资规专业就业部门进行调研。同时,尽可能安排各专业教师去有关省、市拓宽就业市场。
二、减轻就业压力。
1、实行层层管理责任制,对各专业就业工作任务落实到相应教研室,并有教研室具体分工到每个教师,实习指导教师,在做好毕业实习指导的同时,要切实关心和帮助毕业生,及时落实工作单位。
2、实行每月一次的系务会议制度,通报各专业就业状况,分析就业态势,针对问题,及时拿出相应的措施,
3、积极动员毕业生报考研究生、公务员以及选调生,减轻就业压力。
三、调动各种有利因素,提高毕业生就业率。
1、把作好就业工作作为对教师及教研室考核的重要指标,对就业工作作出贡献的教师给予一定的奖励。
2、在安排毕业生实习单位时,要充分考虑到与就业工作的关系。尽可能安排到有意向需要毕业生的单位实习。
3、对各专业的就业状况与招生计划挂钩。就业率低的要减少招生计划或停招。
4、针对市场对毕业生的需求,对部分专业的教学计划进行调整,适当增加相关内容,使毕业生适应社会需求。如资源城乡规划专业增加四门地质课程,第八学期开学后,用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来补课。这样,既可以扩大资规专业的就业出路,又可以满足社会对地质类专业的需求。
5、认真做好用人单位来校挑选毕业生的接待工作。
6、营造优良学风,全面提高毕业生的综合素质。
四、消除各种就业工作障碍。
1、更新观念,引导毕业生到私企、民企工作,鼓励毕业生到西部,到基层建功立业。
2、理顺关系,把就业工作作为全系教职工的共同任务,营造人人关心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。
3、加强教育,教育毕业生树立“先就业,后择业”的理念,克服“一次就业定终身”的观念。正视就业困难,主动出击,积极就业,顺利就业,及早就业。
 
五、毕业生就业工作分阶段目标。
| 
   
月份 
专业  | 
 3月  | 
 4月  | 
 5月  | 
 6月  | 
 8月  | 
 考研预测  | 
| 
 资源勘查工程42人  | 
 50—65%  | 
 65—85%  | 
 85—90%  | 
 97%  | 
 100%  | 
 5—8人  | 
| 
 勘查技术与工程47人  | 
 50—65%  | 
 65—80%  | 
 80—85%  | 
 97%  | 
 100%  | 
 6—10人  | 
| 
 水文与水资源工程24人  | 
 30—55%  | 
 55—70%  | 
 70—75%  | 
 80%  | 
 85%  | 
 2—4人  | 
| 
 给水与排水工程46人  | 
 20—35%  | 
 35—45%  | 
 45—65%  | 
 85%  | 
 90%  | 
 7—10人  | 
| 
 环境工程71人  | 
 10—15%   | 
 15—30%  | 
 30—50%  | 
 75%  | 
 85%  | 
 6—10人  | 
| 
 珠宝材料38人  | 
 10—15%  | 
 15—30%  | 
 30—60%  | 
 90%  | 
 95%  | 
 3—5人  | 
| 
 资源规划管理54人  | 
 10—15%  | 
 15—25%  | 
 25—40%  | 
 80%  | 
 85%  | 
 5—10人  | 
 
力争全系2006届毕业生就业率在六月底达到85%(含考研学生),到8月底实现
90%的一次就业率目标 
 
 资源与环境工程系
2006年1月12日